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的主要内容介绍:

image.png


  1.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林则徐虎门销烟3
      • 原因: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负担加重、身心健康受摧残、官吏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 经过:1839 年 6 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 意义: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鸦片战争
      • 原因4: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 经过:1840 年 6 月爆发,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 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鸦片战争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列强罪行: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太平天国运动
      • 兴起: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 “太平军”。
      • 发展: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 转折:1856 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失败:1864 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洋务运动
      •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
      • 代表人物:清政府内部比较开明的官员,如中央的奕䜣、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口号及活动:前期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后期以 “求富” 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民用工业。
      •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 作用及局限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甲午中日战争
      • 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开始的标志)、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抗敌)、旅顺战役(日军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戊戌变法
      • 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
      • 过程: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进行变法,史称 “戊戌变法”(又因历时 103 天被称为 “百日维新”)。
      • 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早年活动:1894 年成立兴中会,提出 “振兴中华” 的宗旨;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后将其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武昌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响应,革命取得胜利,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中华民国的创建
      •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2 月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新文化运动
      • 兴起:1915 年,陈独秀等高举 “民主” 和 “科学” 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五四运动
      • 导火线: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过程: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6 月初,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
      • 性质及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伟大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国共合作
      • 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 北伐战争
      •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 国共分裂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 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 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 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 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
    • 正面战场的抗战
      •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敌后战场的抗战
      •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中共七大: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7.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 重庆谈判
      • 目的: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共产党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 “双十协定”。
    • 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 年 6 月,蒋介石公然违背 “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转战陕北:1947 年 3 月,国民党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南京解放: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 334.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1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 [ 25.5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oc [ 35.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3部分专题线索归类.doc [ 123.5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 [ 29.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doc [ 27.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doc [ 29.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31.00kB ]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7单元解放战争.doc [ 34.00kB ]



1.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3.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在网站右方客服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5.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商业和非法行为。
标准网 »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常见问题FAQ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 联络我们.。
你们有qq群吗怎么加入?
当然有的,如果你是帝国cms、易优cms、和pbootcms系统的爱好者你可以加入我们的QQ千人交流群

发表评论

加载中~

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海量资源免费查看

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优秀的VIP会员加入! 立刻加入VIP会员